肝脏是药物代谢的关键器官,许多体外代谢模型基于该器官构建。常用的体外模型包括肝微粒体、肝S9、肝胞质液以及原代肝细胞(Primary hepatocytes)。其中,原代肝细胞因其优越的体外重复性和代谢功能,特别是能够保持与体内相符的酶水平,已成为体外药物研究的“金标准”,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与毒理研究。
悬浮原代肝细胞的应用
原代肝细胞是指直接从动物肝脏中分离的肝实质细胞。与其它体外模型相比,原代肝细胞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们能够模拟体内环境,保持酶和辅助因子的生理浓度,使得药物代谢和毒性研究更为接近生理状态;原代肝细胞能保留其完整的形态和代谢活性,真实反映体内代谢情况;此外,使用原代肝细胞也能有效降低动物实验带来的伦理问题和经济成本,实现3R(替代、减少、优化)原则。
分离后的肝细胞可以进行贴壁培养或悬浮培养。悬浮培养的原代肝细胞在最初的四小时内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最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活性会迅速下降。而贴壁培养的细胞则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损伤,保持正常的细胞形态。随着3D培养技术的发展,原代肝细胞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显著扩展。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技术
常用的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包括直接剪切法、组织块培养法、胰蛋白酶消化法、两步胶原酶灌注法(Seglen灌注法)和半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其中,IPHASE采用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能够有效将肝实质细胞与间质分开,损伤相对较小,得到的肝细胞产量和活率均较高,因此被视为经典的分离方法。
悬浮原代肝细胞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作为药物代谢研究的经典模型,原代肝细胞在探索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代动力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将潜在化合物与悬浮原代肝细胞共孵育,可以研究化合物在肝细胞中的代谢稳定性,并获得高纯度的代谢产物,显著提高了药物生物转化特征的研究效率。这在特定的生物转化路径(例如二相代谢或非特异性蛋白结合)中,悬浮原代肝细胞更显得不可或缺。
悬浮肝细胞在毒性测试中的应用
悬浮肝细胞在毒性测试中具有显著价值,为药物开发以及化学品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可靠的工具。这些细胞能敏感地反映毒性物质的低浓度影响,并能够同时评估多种毒性指标(如细胞活力、膜完整性和代谢功能等),为全面毒性信息提供了数据支持。悬浮肝细胞被广泛用于:检测药物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评估药物代谢产物的肝毒性;研究毒性物质导致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大规模药物或化学品毒性筛选。
悬浮肝细胞在疾病模型构建中的作用
悬浮肝细胞在构建疾病模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能够模拟多种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疾病机制研究和新疗法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已知的疾病模型包括病毒性肝炎模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酒精性肝病模型、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模型等。因此,在肝病研究领域,悬浮肝细胞无疑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助力于加速药物开发和精准医疗的实现。
金黄地鼠悬浮肝细胞的重要性
金黄地鼠(Ham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实验动物,其在流行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地位。IPHASE凭借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不可或缺性,研发并生产了国内首款金黄地鼠悬浮原代肝细胞。通过采用两步胶原酶灌注法,IPHASE成功验证了金黄地鼠悬浮原代肝细胞的活性,进一步支持了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除了金黄地鼠悬浮肝细胞外,IPHASE还提供多种属、多品系的悬浮和贴壁原代肝细胞,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真正做到“一站式”产品服务。我们的产品包括食蟹猴、恒河猴、比格犬、SD大鼠、Wistar Han大鼠、ICR/CD-1小鼠、C57BL/6小鼠、小型猪、兔子以及肉鸡的原代肝细胞等。我们致力于通过高端科研试剂为药物研发及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新方法和新手段。
作为体外生物试剂的引领者,尊龙凯时始终秉持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及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提供高品质生物试剂的宗旨,愿意与广大科研工作者携手共进。
欢迎咨询我们的产品,服务热线:400-127-6686。